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

數位內容學院月刊2006/11

數位內容學院月刊

就像普普大師安迪沃荷說的,每個人都有15分鐘出名的機會。若你的目的只是為了要出名、享受那15分鐘的快感,那在台灣 的媒體環境中真的很容易。就像若你要驚嚇別人其實很容易,但是嚇人後要使人喜歡、尊敬或掏錢出來購買,那就難了。若你是創造的創意人,那麼你拿出來的東西 背後所蘊含的誠意可能比你的功力,天份來得更重要。在台灣這個淺碟式經濟中要獲得短暫的成功並沒那麼難,只要忘掉自尊,忘掉理想,忘掉教科書就可做得到。 但是若想要創造個真善美的東西,你就必須思考那究竟是什麼?

所有人都可以談創意, 但是每個人可以?給你的可能差距非常遠。策略研究的人,不能只經由個人的喜好創意、美感,個人擅長的部分去做。不能只管自己領域的事情,你應該去看不同領 域不同功能的人在做什麼。多元創意絕對不是一般傳統藝術文本的創意。你必須要有能力去分辨、檢核這些事情。當有這麼多人教導創意,那麼你要如何挑選學習的 對象,並且相信誰呢?



該連結是數位內容學院月刊2006年11月號的創意講堂部分。今天逛網頁的時候碰巧逛到。節錄其中一段話出來,這段話真的是太深得我心了,尤其是紅字部分。配上最近常常在聽的MC 哈狗2006年的專輯中的"我行我素",真的是心有戚戚。
這幾年一直在疑惑的一件事,在台灣玩A cappella,到底需不需要為了迎合台灣這樣的環境而努力去創造芭樂歌,來取悅大家也取悅自己?以前一直在想的是,自己又不是說像莫札特或貝多芬之類的天才驕子,搞音樂嘛大家開心就好,幹麻一定要自命清高搞一些大家聽不懂的東西?可是看完這篇文章讓我太開心了。不管想玩什麼創意,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天份不夠、功力不足、不適合走這行之類的鳥問題。"誠意"可以解決一切。對一個你想要把它變成body的idea,只要你面對他是有誠意的,在創造他的時候,自己自然就會去蒐集足夠的資訊來彌補自己知識與天份的不足。或者經由更深入的思考與檢討來達到目的。之後,自然,靈感就會泉湧不斷了。
好吧,來試試看:p首先第一步我必須深深了解自己是個庸才這件事=,=

沒有留言: